谵语,中药菖蒲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在端午节前后,或者炎热的夏天,民间经常把菖蒲挂在家门口,用来辟邪驱虫。现在也用于中风后遗症谵语、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血栓、急性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以及健忘、耳鸣耳聋等伴随衰老而生的疾病。

谵语,中药菖蒲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挂在门口的菖蒲(图片来源:食味艺文志)

谵语,中药菖蒲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菖蒲有很多种,比如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等,用药最多的是石菖蒲,挂在门口辟邪的多是水菖蒲。长在水沟里的是水菖蒲,长在山间流水石上的是石菖蒲。

谵语,中药菖蒲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石菖蒲性温燥,气味芳香,芳香药物往往能化湿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湿气”,可以化湿开胃,开窍化痰,醒神益智。

一、石菖蒲传统功效与作用1、脾胃有湿邪

脾胃有湿邪,主要表现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导致胃胀腹胀,有堵塞感,胃痛腹痛,不思饮食,舌苔厚腻等,石菖蒲能化湿浊,为化湿开胃良药,常配伍砂仁、苍术、厚朴等化湿药。

临床报道,以石菖蒲配伍姜黄连、制半夏、厚朴等用于慢性胃炎,腹胀属于湿阻气滞型有效。

2、腹泻、痢疾

大部分痢疾以及部分腹泻,常因湿热所致,常见表现排泄物稀而且夹杂红、白色,里急后重,大便急切,便后意犹未尽,还想再解。常与黄连、高良姜、甘草等同用。

石菖蒲

3、中风

石菖蒲气味芳香,通过芳香,可以把人体的各种孔窍打开,凡是痰湿蒙蔽清窍所致的神志昏乱、昏迷的病症,都可配伍可用。

石菖蒲用于痰盛所致的中风,导致四肢冷,昏迷等,常以石菖蒲与半夏、天南星等化痰药同用。

中风后遗症语言不利,舌根硬,石菖蒲可配伍全蝎、天麻等,息风止痉。

4、癫痫

用于痰浊蒙蔽清窍导致的癫痫,常配黄连、竹茹、枳实、远志等,如清心温胆汤。

临床报道,石菖蒲煎剂用于癫痫大发作有效,对原发性癫痫和颅脑外伤所致症状性癫痫有较好疗效。

5、温病导致的昏迷

温病中,湿热夹痰蒙蔽清窍导致高热,昏迷不醒,谵语(说胡话),苔黄腻,常用石菖蒲配伍郁金、竹沥、制半夏等同用,如菖蒲郁金汤。

6、健忘

同样是湿浊蒙蔽清窍,也容易导致健忘,迷惑,头晕,嗜睡,石菖蒲常与远志、茯神、人参等同用《医学心悟》安神定志丸。

临床报道,以石菖蒲配远志、五味子、菟丝子、维生素E等10种药制成的脑力宝丸,用于神经衰弱。

健忘的老人

7、耳鸣、耳聋

石菖蒲能开窍聪耳,可用于肾不纳气,耳鸣、耳聋,如《圣济总录》菖蒲羹,以石菖蒲鲜品取汁,配猪肾、葱白、米作羹,空腹常服。

临床报道,以石菖蒲配生甘草,用于耳鸣。

二、石菖蒲的现代药理作用1、石菖蒲挥发油、水煎剂有镇静、抗惊厥及抗抑郁作用;

2、有保护神经细胞、益智健脑、改善记忆力的作用;

3、临床曾配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血栓、急性脑梗死、脑震荡后遗症等。

三、注意事项1、石菖蒲性温性燥,阴虚阳亢证不宜单用,会更加耗散真阴,症状加重。

2、石菖蒲有“通散”的特性,所以,不宜通、散的症状,如心劳神耗,烦躁多汗及滑精者慎用(这些类型的病症应当收敛)。

3、石菖蒲是味不宜久用的药,当用于昏迷、神志昏乱、癫痫等精神类病症时,病好了不要再用。因为心神喜欢收敛,才能得养,久用也会耗散真阴。

4、有本草书籍记载,石菖蒲忌用铁器,要用砂锅、陶罐类熬药、盛药,比较稳妥。

是()?

感谢邀请。

谵语,中药菖蒲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清楚中国现代小说开始年代。

根据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分期,中国文学发展史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古代文学:先秦——清朝末期的文学(1840年前)。

近代文学:1840年——1917年的文学,是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创作的文学,也称“新文学”。

当代文学: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大会以后创作的文学。

由上述内容可知,中国现代文学史起始于1917年,而中国现代小说的标志应该是鲁迅先生的发表于在1918年5月的《狂人日记》。

老舍的第一部作品发表于1926年的《小说月报》。

巴金·的第一部小说是1927年完成,1929年发表在《小说月报》。

所以,即使仅仅是从发表现代小说的时间上来说,鲁迅也应该是中国现代小说的鼻祖

其次,从作品的影响上来看,《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狂人日记》发表于“五四”前夕, 鲁迅先生着意刻画了这个“迫害狂”患者,通过他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地存在着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的历史做出惊心动魄的概括。这篇 小说的发表,吹响了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

综上所述,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小说当之无愧的鼻祖。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2日 下午3:07
下一篇 2022年5月22日 下午3: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