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极静笃意思是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的标准目前存在不同的看法,尚未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联合会(1946年)再给出心理健康定义的同时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准:第一,身体虚极静笃意思是什么、智力、情绪十分调和;第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第三,有主观幸福感;第四,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虚极静笃意思是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具体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标志:

1. 愉快和稳定的健康情绪。健康的情绪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正面、积极的情绪多于不快的、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的希望;情绪较为稳定,不会阴晴不定;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对于消极的情绪,既能适度克制又能合理宣泄,释放心理的心理压力,恢复愉快的心态;情绪的反应与环境相匹配,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绪的情境相符合。

2. 完整的人格。人格指的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质的综合体,包括:人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和偏差;②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③人生观正确,并以此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相对稳定。

3. 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能力和特点,以及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及社会关系的认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价,他们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能客观评价;同时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正确的评价,自高自大,自我欣赏或者是自暴自弃。

4.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有同自己年龄相符合的认知、情感、言行和举止等心理行为表现。

“致虚极,守静笃”出自《道德经》第十七章。这两章是和道家气功修炼相关联的。他提出了“至虚”、“守静”两个关键的修炼关键点。致虚和守静是不可以分割的。虚是道的本体,道的本体如同虚空,若有若无,一点灵明,遍生万千法界。打坐的人修道虚的境界,会感觉自己浑身都仿佛消失,只有一点灵明在虚空中漂浮。

执虚,是一种无我的状态,破除了我执,才能走向真正的无我;致虚,也是一种修炼的状态,忘记肉身的存在,才能真正致虚。致虚,是一种气功修炼的状态,在致虚中,动静结合,归根复命。

守静笃,其实就是守丹田。在道家修炼中,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之分。上丹田在两眼之间,中丹田在两乳之间,下丹田在肚脐里面。致虚入静,就要守住自己的丹田,让真气凝结,旋转,打通大小周天,然后才能进一步修炼。致虚守静,是开发智慧的手段,得道才是其目的。

只有致虚守静,才能归根复命,才能符合道,顺其自然地发展自己的生命,提高自己的灵性修为和生命格局。

虚静顾名思义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坐以待毙,安逸于庸俗。

虚极静笃意思是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万物都是由动而生,由静而归根。虽生生不已,但却终而无不归其本。树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终而落叶归根。天有天根,物有物蒂,人有本源,天下没有无根之事物。万物之根在何处?盖在将开未开、将动未动的静态之中。人与万物未生之时,渺茫而无象。既育之后,则生生不息,终有灭时。唯将生未生时的虚清状态,才是万物之本根。太上在此示人要得玄关,惟有收心归静,凝神于虚,养气于静,达到虚极静笃,自然万象皆空,一真在抱。人心的喜怒哀乐未发之时,就是人心之“复”。也就是《易经》所说的“复见其天地之心乎。”人应当常思复本的重要意义。如果真能经常致其虚极,守其静笃,即可与天地为一体,与万物为一身。那么,我之性体,可与天地并立;我身中之炁,可与万物并通。阴阳消长的规律,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道真炁在我身中的流行,便是自己胸中之妙。至此,返本复静之理便可得矣。本节是言修炼的原则和方法。道家注重性命双修。有关修道的丹道理论所汇集成的《道藏》巨著,有关修道的方法、境界、层次,以及各宗各派、各门各法等,共有八千卷之多 。但就其根本点而言,都是为了一个归根的目的,仍然离不开太上在本节所讲的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太上在此示人以养道求玄之法,要得玄关,惟有收敛浮华,归于笃实,凝神于虚,养气于静,才能复本归真。

虚极静笃意思是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又如中医所说“心神以通明为要。”

虚极静笃意思是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虚极静笃意思是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日 上午3:06
下一篇 2022年7月2日 上午3: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