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古诗意思,古诗《蜂罗隐》的汉语拼音是什么?

  fēng蜂táng?luó?yǐn唐·罗隐búlùnpínɡdìyǔshānjiān蜂,不论平地与山尖?,wúxiànfēnɡɡuānɡjìnbèizhàn。无限风光?尽被占?。cǎidébǎihuāchénɡmìhòu,采得百花成蜜后?,wéishuíxīnkǔwéishuítián。
  为谁辛苦为谁?甜??。1。《蜂》是由唐代诗人罗隐所作,译文为: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2。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与张碧《农夫》中的“运锄耕㔉侵星起”“到头禾黍属他人”以及梅尧臣《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叹苦辛人生之历练,社会世道之多艰,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罗隐此篇歌咏“蜂”之作,在艺术表达形式上独具特色。以“蜜蜂”为张本,所咏之物形神兼备,更为难得是所咏之物兴寄明显、寄慨遥深,“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追求“神似”的工艺正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诗之极至有一,曰入神。
  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体物工妙,词近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3。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蜂古诗意思,古诗《蜂罗隐》的汉语拼音是什么?

  秋浦歌

作者: 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秋浦歌】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
  
【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浦,产银产铜。
【红星乱紫烟】乱,错杂。红色火花在紫色的炉烟中飞溅。
【赧郎】赧,面红。为炉火照红的冶炼工人。
【缘】因为,指因为愁思有那么长
【个】这样
【罝】捕捉鸟兽的网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
  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近体诗中使用得十分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

要想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个门类范围内的词语为对,对仗还 必须用同类词性,如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

词,虚词对虚词。

古代人把名词又分为天文、地理、

时令、器物、服饰、饮食、文学、鸟兽虫

鱼、草木、形体、人事、人伦等多种门

类。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

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就非常工整。诗

中的“一行”对“两个”,是数量结构对

数量结构,“白鹭”对“黄鹂”,是鸟类

名词相对,“青”对“翠”,是颜色名词

相对;“万”对“千”,是数词相对,这

些都是同类词为对,堪称工对中的典范。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6日 上午1:56
下一篇 2022年5月26日 上午1: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