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体系,p-共轭和共轭如何判断?

由p轨道和π轨道重叠形成的共轭

共轭体系,p-共轭和共轭如何判断?

性质:π键与相邻原子上的p轨道发生的共轭。它分为多电子、缺电子与等电子p,π-共轭三种类型。例如氯乙烯,CH2=CH—Cl,的共轭体系是由3个原子(C,C,Cl)与4个p电子(π键2个,氯原子2个)组成,共轭π键中的p电子数多于共轭键的原子数,称为多电子p,π-共轭。如果与π键共轭的p轨道是一个缺电子的空轨道,则形成共轭π键的p电子数少于共轭链的原子数,称为缺电子p,π-共轭,如烯丙基正离子CH2=CH—CH2。而烯丙基自由基CH2=CH—CH2,则组成共轭链的原子数与p电子数相等,称为缺电子p,π-共轭,如烯丙基正离子CH2=CH—CH2。而烯丙基自由基CH2=CH—CH2,则组成共轭链的原子数与p电子数相等,称为等电子,p,π-共轭。由p,π-共轭而产生的使分子趋于,键长发生平均化等效应,称为p,π-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p-共轭和共轭如何判断?

p-π共轭又称多电子共轭效应。在简单的多电子共轭体系中,Z为一个带有p电子对(或称n电子)的原子或基团。这样的共轭体系中,除Z能形成d-π共轭情况外,都有向基准双键A匉B-方向给电子的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及共轭效应

二、吸电子共轭效应和给电子共轭效应

共轭链两端的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共轭体系中电子离域有方向性,在共轭链上正电荷、负电荷交替出现,沿共轭链一直传递下去,称为电子共轭效应。电子共轭效应有吸电子共轭效应(又称-C效应)和给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

1、吸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

电负性大的元素接在共轭链端上,使共轭电子向电负性大的元素端离域,在共轭链上出现δ-、δ+交替的现象称做吸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如:

2.给电子的共轭效应(+C效应)

含有电子对的元素接在共轭链一端,使共轭电子背离有电子对的元素端离域,在共轭键上出现δ+、δ-交替传递的现象称为给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如:

一些原子或基团的+C效应强度顺序:

3.动态共轭效应

静态共轭效应:上面讨论的是在静止条件,由元素电负性或元素电子对引起的共轭效应称静态共轭效应。

动态共轭效应: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共轭体系产生的共轭电子沿共轭链δ-、δ+电荷交替传递的现象称做动态共轭效应。

在化学反应中,动态共轭效应作用比静态共轭效应作用大得多。

4.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比较

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比较表

诱导效应(I效应) 共轭效应(C效应)

起源 电负性 电负性,(共轭)电子对

存在 任何键上 共轭体系中

传递方式 诱导方式 共轭方式

传递路线 沿共价键传递,或空间(场效应)传递 沿共轭链传递

传递距离 短,一般不超过三个共价键 远,从共轭链一端到另一端

极性效果 极性变化是单一方向 极性交替出现

有些在这上面显示不出来,到参考资料上看吧,那详细

由p轨道和π轨道重叠形成的共轭体系。

性质:π键与相邻原子上的p轨道发生的共轭。它分为多电子、缺电子与等电子p,π-共轭三种类型。例如氯乙烯,CH2=CH—Cl,的共轭体系是由3个原子(C,C,Cl)与4个p电子(π键2个,氯原子2个)组成,共轭π键中的p电子数多于共轭键的原子数,称为多电子p,π-共轭。如果与π键共轭的p轨道是一个缺电子的空轨道,则形成共轭π键的p电子数少于共轭链的原子数,称为缺电子p,π-共轭,如烯丙基正离子CH2=CH—CH2。而烯丙基自由基CH2=CH—CH2,则组成共轭链的原子数与p电子数相等,称为等电子,p,π-共轭。由p,π-共轭而产生的使分子趋于稳定,键长发生平均化等效应,称为p,π-共轭效应。

p-π共轭又称多电子共轭效应。在简单的多电子共轭体系中,Z为一个带有p电子对(或称n电子)的原子或基团。这样的共轭体系中,除Z能形成d-π共轭情况外,都有向基准双键A匉B-方向给电子的共轭效应:

例如:

Z原子的一对p电子的作用,类似正常共轭体系中的-XY基团

只要是两个不饱和键通过单键相连,就可以形成π-π共轭体系。例如:

ch2=ch-ch=ch2(双键和双键形成的π-π共轭体系)

ch2=ch-ch=o(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形成的π-π共轭体系)

ch2=ch-c≡n(碳碳双键和碳氮三键形成的π-π共轭体系)

如果与π键相连的某一原子具有一个与π键相平行的p轨道,那么这个p轨道就可以和π键离域,形成p-π共轭。例如:

ch2=ch-o-ch3;

ch2=ch-n-ch3;

ch2=ch-cl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30日 上午3:05
下一篇 2022年5月30日 上午3: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