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中设置悬念的句子?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即遣人随其往,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中设置悬念的句子?

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中设置悬念的句子?

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设下悬念:迷路了,会怎么样?“忽逢桃花林”,为之一喜(一折)。

接着写桃林美景,“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又设下悬念: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是什么地方?“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为之生疑(二折)。

接着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

“初极狭,才通人”,又设下悬念:里边有什么,能走得通吗?“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为之一惊(三折)。

接着写美好的世外桃源,介绍了桃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

渔人辞去时,“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又设下悬念:渔人出去后对外人说了吗?“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又为之遗憾(四折)。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又设下悬念:找到了吗?“不复得路”,又为之迷惑不解(五折)。

全文不过三百来字,却写出这样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语言够精练的了。

其:代词,他来,文中代指渔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

  《桃花自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2113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5261一位田园诗人。东晋末期南朝宋政治家、初期诗人、辞赋家、田园诗人、隐逸诗4102人,归隐后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1653,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为好喝酒,又被称为酒圣陶渊明。

代词:他,代指那位渔人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 《桃花源记》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6日 下午1:58
下一篇 2022年5月26日 下午1: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