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如何看待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文当中的一种特殊且常见的文字使用现象通假字,即用读音相同(相近)或字形相近的字来代替要写的字。所谓“通”就是通用,所谓“假”就是假借。应该写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就是通假字。

通假字,如何看待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产生通假字的原因通常有三种:

一是古代文字比较少,于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或字形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二是古人写了别字。本应该写某字,却写了另外一个字。

三是习惯模仿。后人见古人这样写,于是后人也就跟着这样写了。

通假现象给后人学习文言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我们应该多阅读,多辨识,多积累,以便正确地理解文意。

通假字举例: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4.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5.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6.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8.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中的一种用字现象,大多表现为假借字。

这个现象牵扯到了文字和词汇的问题,也是重要的语音问题。

假借,就是古人在书写某个词的时候,没有写本字,而是使用了另外一个音同或者是音近的字。

比如,《诗经:硕鼠》中,”逝将去女“,其中的”逝”字,其本义应该是“离去”,其引申义应该是”死亡“,而在此诗中则是”发誓“的意思。

其中的”女“字,在此是第二人称,作“你”的意思,(后来也可写作”汝”),所以在此不是代表”妇女“的意思。

“逝”与”女”在此均为假借字。

古书中的假借字,一种是”六书”上的假借。(六书,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但是现代认为转注和假借不属造字法)。例如:东西南北中的“西”字,本来没有专用字,是借”鸟栖在巢上”的”栖”来表示,后来为了区别,另造一个“栖“字来表示”鸟在日落时卧在巢中”的意思了,而”西”就专作表示东西南北中的”西”方,即方位词了。这种假借,就是许慎(东汉的文字学家)所谓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上边说的“女”用作第二人称的代词也是属于这一类。

另一种假借的情况是,本有其字,写书的人写了另一个同音或者是音近的字,如:上边所说的”逝”借”誓”。另有:”汝之不惠!“中的“惠“假借为“慧“。

这些用字的假借,在现代人看来是写了错别字,但是在古代,特别是在上古时期,在文字还没有规范的条件下是允许的。汉代以前没有产生促进规范化的字典,书写工具也有许多不便,书面材料辗转传抄,也是比较容易采用同音替代的方法,往往是会用笔画较少较简单的音同或音近字来代替笔画较多较复杂的字,这个在汉字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种趋向,常常见于先秦两汉时代的古书之中。

当然,假借也是有一定的条件的,比如,字的读音应该是相同或者相近。对于古书中的假借字,如果与本字同音,比如”惠“借为”慧”,”逝”借为”誓“,则不存在读什么音的问题了。

如果是假借字的读音和本字的读音有别,或者根本不同,比如:“逝将去女”中的”女”字,借作第二人称,则要读为”汝”了。

一般来说,现在可以读到的古书古文,其中的假借字多已经注明,或者有疑问时也可以查阅朱骏声(清代文字学家)编撰的《说文通训定声》一书,以求得正确的答案。

《核舟记》

够吗、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6、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tú)《孙权劝学》

  13。《桃花源记》

  2、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行》

9,通“又”。 &quot、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15、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通“邀”、左手倚一衡木,设酒杀鸡作食,诎右臂支船,弯曲、便要还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10。《核舟记》

  4。 “衡”,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闲情记趣》

  2。《核舟记》

  3,通“横”、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1,通“屈”、对镜帖花黄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12,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要&quot。 “诎”,高可二黍许、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

  14、不知为不知、卧右膝;。 “有”,邀请、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6、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3、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1、诲女知之乎 “女”(rǔ) 通“汝” 《〈论语〉十则》

  41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6日 上午6:54
下一篇 2022年5月26日 上午6: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