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四言诗,《观沧海》中的“若”字好在哪里?

“若”字出现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这四句中。

曹操四言诗,《观沧海》中的“若”字好在哪里?

要说这一个好在哪里,肯定不能单独来看,一定要放在句子中,放在语境下来看,不然便一点味道也没有了。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登山望海的时候,以激昂的笔调,勾勒出了吞吐天下的壮丽景象,而且将自己胸怀天下的精神写入其中,整篇想象丰富,大气磅礴,苍凉中带有悲壮,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其实是虚写,是曹操以想象的笔触,表现自己壮志情怀,“若”字其实便是好像,正如的意思。

这里曹操将大海那种吞吐天下的广阔和气势尽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气概,其实正是曹操自己胸怀博大的象征,“若”是写大海,更是写自己的胸怀,暗含着作者像大海一样,可以容纳万物,可以吞吐天下,可以一扫寰宇。

所以“若”的好处,便是具有双重含义,是写大海,也是写自己的胸怀。

曹操的这首诗是非常值得背诵和阅读的,最后我们可以看一下全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是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如三国时期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同时,也出现过若干佳作,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起源很早,《诗经》里就有一些五言诗句。但它的正式兴起,还是在汉代。汉初的《戚夫人歌》后四句是五言,西汉中后期的乐府民歌,如《汉书·五行志》所载的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
  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也是一篇完整的五言作品。相对于四言诗,五言诗虽然只是增加了一个字,但它增加的是整整一个节奏,因此,句中的容量就大不少,表现功能也强得多,并且给诗句的变化提供了更多余地。
在东汉,无论民间歌谣还是文人创作,都有了长足发展。
  《饮马长城窟行》、《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等乐府民歌,都是一些令人注目的作品。班固则是最早从事五言诗写作的文人,他的《咏史》,五言十六句,显示了文人学习民间新诗体之初的现象。后来,又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郦炎《见志诗》等产生。
  到汉末,随着“古诗十九首”的出现,五言诗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从建安时期开始,五言诗压倒了四言诗,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5日 上午12:52
下一篇 2022年5月25日 上午12: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