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破灭,战国时期,齐国为什么会灭亡?

笔者热爱历史,尤其是研究战国历史,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齐国是公元前221前灭亡 是七雄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秦军灭燕之后,驻扎在燕国故地,也就是齐国的北面。秦军佯攻齐国西部,吸引齐军主力驻扎在西部,而王翦率燕地的秦军南下直扑齐都临淄,齐王建不战而降,田齐就此灭亡。当时齐国的国力在七雄中已经算不上强国,而且多次被赵国击败,但齐国离秦国最远,所以秦国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最后灭齐。

六国破灭,战国时期,齐国为什么会灭亡?

齐国有两个巅峰时期,第一个姜齐的巅峰是在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执政时期,齐国凭借自身的地理和军事优势,打出‘尊王攘夷’的称号称霸诸侯,不仅使得小国臣服,就连晋楚等大国也避其锋芒,史称齐桓公九合诸侯。但齐桓公死后,姜齐在春秋时期内乱百年,强大的国力收到损耗,逐渐退出争夺中原霸主的序列,长期被晋国与楚国胁迫,步入下坡路。第二个是战国田齐时期,由齐威王崛起,齐宣王守成,齐闵(可作湣)王达到巅峰的3代人的霸业。当时自魏文侯开国以来长期独霸中原的魏国在与齐人的作战中两次败北。齐威王与魏惠成王之间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使得魏国大败,实力受到重创,西部又受制于秦的入侵,魏自身再也无力东扩。而击败了强大魏国的齐国则自然而然地取代魏国成为中原的强国。新兴的秦国还不够强大,而三晋中的赵、韩相对弱小,楚国正致力于恢复春秋时期楚庄王的霸业,也弱于齐,燕国长期是齐的附庸。当时良好的国内国外环境使得田齐取代魏成为中原霸主。齐威王一生都在执着于恢复春秋时期齐桓公号令诸侯的霸业,并没有统一的野心,齐国需要的只是各国的遵从。就当时来讲,齐威王在位时是整个齐国最有机会统一的时期。

可惜的是齐威王死后, 齐宣王志在守成而已,浪费大好的国力与形势,并无开疆之功。齐国的霸业都受到诸侯的觊觎,而齐国国君却再也没有出现齐威王式的人物,齐对燕国的战争又树立了新的敌人。齐闵王时期,为了扩大霸业与其他诸侯国发动了灭宋的战争,但当时的国际环境已经不容齐国出兵:秦国夺取魏国河西,迅速崛起;楚威王厉兵秣马,对齐国虎视眈眈;赵国取代了魏国成为三晋中的领袖。而且齐国的敌人宋国虽然只有800里,但其军力并不弱,宋康王执政时号称五千乘之劲宋,为了守住国土,宋军与齐军进行了血战。长期处于和平状态下的齐军战斗力低下。灭宋之战,齐国虽然得到了富裕的宋地,但齐军遭到重创,齐国外强中干的本质暴露出来。

齐闵王的后期,燕国趁着齐国衰弱之机,为了报羞辱之仇,勾结各国伐齐,燕军一改过去羸弱之态,大破齐军。齐闵王南逃,也被楚人所杀,齐国几乎因此灭亡。后来,燕国政局出现变故,田单趁机复齐之后,虽然还延续了齐国的宗庙,但齐国自身早已经千疮百孔,实力无法与之前相比。齐王室对东方各国合纵攻齐怀恨在心,逐渐与秦国相交好,而这正好切合了秦国远交近攻的方略。长平之战,强大的赵国被秦国击败后,弱小的齐国居然想要趁火打劫,多次入侵赵国,不但没有占到便宜,脆弱的齐军被骁勇的赵国军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齐国的灭亡与齐国自身有关系,在秦已经发动统一战争过后,齐国依然不仅放不下与东方各国的恩怨,不但不出兵,反而支持秦国。秦每灭一国,齐国便遣人祝贺,当赵与楚这两个硬骨头被秦人吃掉后,燕国弱小不成气候,统一就只是时间问题了。齐国怎么也没想到,昔日的盟友灭燕居然把刀刃对准了自己。大齐国这个曾经春秋首霸的姜齐,曾经击破强魏的田齐,在国破家亡之际,既 没有赵国那样顽强抵抗的姿态,也没有楚国那样鲜血流干的决心,在秦军兵临城下之下,毅然选择了屈辱的不战而降。

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不施么

六国破灭的原因不是仁义不施。这种理解失误在:“而”理解为表因果关系,错误;没有对“攻守之势”作比较具体的阐释。这样就不免会让人产生悬想:是不是因为秦王朝不施仁义而导致秦朝从进攻的形势转入到退守的形势。
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历史的必然性和秦国机制先进的偶然性。首先,六国本身他们就是一个小国,贪图安逸,没有扩张的打算,也没有说想要屈服于谁的想法,如果互相都是如此,倒也无可厚非。首先,他推行军功制度,有力地把军事这方面发展起来,一个国家一旦军事方面发展强大,那么他必然会有一定的野心,第一个板块当然就是扩大自己国家的阵地。恰恰六国这个机制各方面都比较弱,就给了他可乘之机,况且他们六国本身也不团结,互相表面上看起来倒是挺和谐的,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塑料姐妹花,一到关键时刻就分家,秦国就死死的看准了这点,开始挑拨离间。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2日 下午1:05
下一篇 2022年5月22日 下午1: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