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前世是谁?

红楼梦的前世今生借神话开篇,其中贾宝玉是神瑛侍者转世,通灵宝玉被他携下红尘当随行记者,林本是绛珠仙草,那么作为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另一个人物,钗黛合一的薛,前生又是谁呢说薛宝钗是鬼?说起来特别有意思。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前世是谁?

【一】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前世是谁?

薛宝钗和林黛玉一向有钗黛合一的说法,说她二。。人合而完美,分而各有不足。两个人的身体也一样。薛宝钗体壮,要食冷香丸中和。而林黛玉体弱,除了人参养荣丸之外,林黛玉还身具奇香,林黛玉亲口说叫“冷香”!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前世是谁?

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

黛玉此话,前说贾宝玉和薛宝钗的金玉,后说自己与贾宝玉。对应前话“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很多读者认为“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还是说薛宝钗的冷香丸是不对的。薛宝钗没有冷香才吃冷香丸。而黛玉前说“人家有金”指宝钗,后说“人家有冷香”特指自己。人家不光称别人,也是自称,现在很多地方都依然沿用。

宝钗的冷香丸和黛玉的冷香,恰好证明二人合而完美,分则残缺之意。钗黛合一是基本。

【二】

既然钗黛合一,林黛玉前生是绛珠仙草,那么薛宝钗的前世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今生宝黛钗三人情感纠缠,前世一定也紧密相关。可根据茫茫大士的说法,前世仿佛只有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薛宝钗的前世不知所踪。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

茫茫大士介绍中似乎并没有薛宝钗前世什么事。根本不符合宝黛钗三人的纠葛特点。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存在。就是甘露。薛宝钗的前世就应该是这甘露。

钗黛之所以合一,在于绛珠草是得了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才成为仙草的。甘露居功至伟。而神瑛侍者、绛珠仙草和甘露前生情缘纠缠,缺一不可。下凡到凡尘,形成宝黛钗三人一生孽缘。

绛珠草和甘露合而能成仙,分开只是仙家物品。也别分体现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不完美。

【三】

薛宝钗姓薛,通雪,乃天上之物,无根之水。与甘露的出处相同。而她食用的冷香丸,也证明她的甘露来历。

宝钗见问,乃笑道: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冷香丸之所以加花,在于需要草木花香,薛宝钗的病缺少林黛玉本体的精华。而雨露霜雪都是无根之水,乃草木生发的关键。林黛玉体弱吃食人参根本没用,在于林黛玉缺少最根本的生命甘露滋养。甘露被剥离化成薛宝钗,而林黛玉仅剩绛珠草,自然难以为继。

神瑛侍者,甘露和绛珠草三者今生为宝黛钗,三人三世纠葛,今生了去尘缘。缺少甘露滋养的林黛玉不断流泪,剥离自身仅有的甘露,最终泪尽而亡,还完前生的甘露之情。而甘露本就是神瑛侍者之物,也预示金玉良姻修成正果的本质。最终林黛玉死,贾宝玉出家,薛宝钗守活寡,三人各归其位,再次回到原点。绛珠仙子,神瑛侍者,甘露(仙子)?一场历劫就此结束。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因为物以稀为贵啊。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前世是谁?

除去两人表面的共性,比如美丽的外表、傲人的家世、渊博的学识等,宝钗和黛玉的内在本性是完全不同的,正好可以代表两类人。一类如宝钗,是人群中的大多数,容易被人理解,但说穿了实在谈不上有多高尚。一类如黛玉,是人群中的少数,能够理解的人不多,但在理解她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欣赏并向往那种品性的。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前世是谁?

简单用几个词形容,宝钗是成熟、圆滑、庸俗、世故、冷漠,黛玉是纯真、自我、清醒、顽强、赤诚。她们两人秉持的是不同的价值观,而且各自的“信仰”都很坚定。所以我不赞成用“伪”来形容宝钗,因为她是真心认为她信仰的那一套是正确的。在我看来,黛玉可以说是“真”,而宝钗则是“虚”。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前世是谁?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前世是谁?

1.宝钗的人生目标流于世俗,黛玉则向往精神上的满足。宝钗出身皇商家庭,在书中出场时,是准备参加选秀的身份,所以她原本的目标是入宫。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前世是谁?

后来这事就不了了之了,之后宝钗进入贾府寄居多年,营营役役追求的是实现和宝玉的联姻,也就是所谓“金玉良姻”。她和宝玉有很多观念上的分歧,经常用姐姐的身份苦口婆心地“教育”宝玉要爱读书,要走仕宦之路,为人处事要成熟稳重一些。只是无奈,宝玉并不买这个账,总是让一心规劝他“走正途”的宝钗当场难堪。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前世是谁?

宝钗年纪本来就比大观园一众姐妹要大,除了经常提点宝玉要上进要读书之外,也经常用一副端着的姿态指点女孩子们应该怎样怎样。比如她发现黛玉读过《西厢记》这样的禁书,就提醒她读“杂书”会“移了性情”。在黛玉面前,宝钗不止一次宣扬过自己信奉的观点:女子无才便是德。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前世是谁?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前世是谁?

一言以蔽之,宝钗追求的是当时社会给女子安排的理想“出路”:嫁一个好人家,做一个贤内助,相夫教子,希望借助丈夫的荫庇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满足。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前世是谁?

而黛玉就不同了。她的父亲是探花郎出身,资深的高知家庭,从小耳濡目染熏陶了一身的书香气。怎奈命运不济,父母早逝,被外祖母接进贾府后她就只能长居贾府了。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前世是谁?

在贾府她也没有更多知己,唯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宝玉,两个人心有灵犀越来越投契,最终成为心照不宣的灵魂知己。而能够让这份感情开花结果,落地生根,就成为她最心心念念放不下的事。最后黛玉的早逝,也跟这份感情的无法落实有必然的联系。

黛玉爱宝玉,不是因为宝玉的出身家世,也不是因为宝玉的性情兴趣。她知道宝玉是个不爱读书、被主流社会认为顽劣叛逆的人,也知道宝玉不爱守规矩的种种“离经叛道”行为,但她从未在这些方面规劝过宝玉。换言之,她从来就不认为这些是宝玉必须改掉的缺点。

她爱宝玉,爱得很纯粹,没有附加条件,可以说只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期盼而已。

简单对比:宝钗追求的是世俗的成功,上流阶层、荣华富贵等等,但不是自己去获取,而是通过联姻的方式督促夫君走上这条路。黛玉则不在乎什么世俗的功名利禄、高位显贵,只希望得到一位真正的知己爱人,共度一生。

她们都很有才华,读很多书。但宝钗读书是为了更好地钓金龟婿,功利性强,黛玉则是真正地沉迷于书香,骨子里就是诗性的灵魂。

2.宝钗认可并恪守俗世主流秩序所要求的个人规范,黛玉则追求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宝钗的人生目标是在现实中获取世俗所认可的“成功”,所以她必然要按照世俗的那一套规则行事。而且宝钗其实是高度认可这套世俗的定义、标准和规则的,所以她执行得心甘情愿,还到处向人安利。

在当时的社会里,女子是屈居男子之后的,女子要有这种不抢男人风头的“自觉”,女子最受社会称颂的“美德”就是收敛自己的锋芒,全力辅佐自己的男人出将拜相、成为人生赢家。

宝钗就很自觉按照贤妻良母的标准要求自己。她明明自己就书富五车,而且也明明有着渴望世俗成功的野心,却努力打造着端庄大方、不苟言笑的人设,一心一意只想通过婚姻实现人生理想。

不难想象,渴望成功的宝钗,婚后会多么积极地敦促宝玉“上进”,而从骨子里就不认可这一套的宝玉,面对宝钗锲而不舍的耳提面命,会有多痛苦。他最后选择离家出走,实在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过宝钗本人估计是理解不了宝玉的痛苦的,因为她自己已经习惯了用这一套规则来束缚自己,自然就觉得约束别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一套理论其实在今天依然是主流的认知观点,所谓人在社会中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必须完成好自己的社会分工,必须担当好自己的社会角色。一句话,集体大于个人,个人的追求和感受如果与集体的需求有冲突,那是应该或者说必须让路的。“社会角色”大于“真实自我”,这是很多人所认可的所谓“成熟”。

所以说,宝钗是俗世中很常见的人,“宝钗易有”。很多人也容易和她有共鸣,而不大理解黛玉。

黛玉和宝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独立人格型,也就是在当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自己的内心需求发生冲突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冲突并选择忠于自我的那种人。

当然,社会的力量是巨大的,对于少数不遵从主流秩序和规则的个体,也就是所谓的“异类”,社会环境所施加的压力通常会让人难以承受。大部分人随着年龄增长都失去无所畏惧、随心所欲的“少年感”,而变得圆融油腻,擅长妥协和“躺平”,甚至开始主动为自己曾经抵触的强求一致的规则摇旗呐喊,也是因为经过了无数次冲撞,遍体鳞伤之后发现实在敌不过社会大环境的缘故。只不过有的人还记得自己是被迫屈服的,所以还能理解不屈服的人,甚至佩服和向往这种不妥协的状态。而有的人转变得过猛,发现最舒服的方式莫过于麻痹自己,身心内外都彻底接受社会规则,于是就会忘记年少时的“初心”,或者将之斥为幼稚无知,而将现在的妥协圆滑有城府视为“成熟”“有进步”。

这就是对林黛玉的态度有所区别的两种人:一种是做不到但是理解并向往,另一种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不管是哪种,都说明黛玉属于人群中的少数:坚持自我的“异类”。所以,“黛玉难寻”。

3.宝钗将人分成等级、视为工具,黛玉则遵循平等原则,不为一己之私利用他人。实际上,把人强按进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套子,要求人循规蹈矩地按照设定好的社会规范行事,多少是违背每个人喜爱自由的天性的。所以,在被社会锻造成合格的“社会角色”的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到痛苦。

有的人会不自觉地将这种痛苦转嫁出去,比如脾气不那么稳定了,对人也不那么轻信了,看事情也容易负面了,最终导致一个结果就是有意无意地利用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潜意识里就是“我不好过,你也不用好过”。

还有的人会在理解、接纳这套社会规则的同时,把人作为社会属性的一面天经地义地放大,认为人本来就是应该降低独立性、增强社会性的,换言之人和人之间如果有相互利用,那是正常的,甚至是应该的。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论调,叫做“被人利用说明你有价值”,就是这种观点的反映。

而在尊崇个体独立性的人看来,人的“价值”是不可衡量和比较的,更不可物化,用有没有“用”来衡量人的价值,更是匪夷所思、不可接受。

所以,这其实是两种不可调和的价值观。

宝钗和黛玉,就是这两种价值观的代表。

宝钗是很完美的“社会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平时戴着面具,情商很高,到处营造好人缘的样子。她很少与人当面起冲突,但是实际上宝钗内心挺冷漠,对于无关的人并不关心,甚至在需要时,随时可以拿别人当工具,让自己避免陷入麻烦。比如著名的滴翠亭事件,她张口就编造了一个谎言,而在她这个谎言中的主角黛玉,当时根本不在场,从头到尾不知情。

所以这件事成为《红楼梦》读者眼中宝钗的著名黑点,但事实上也有很多钗粉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结果对黛玉并无损害就行了,并不损人却能利己,有什么不对?

持这种观点的人其实不少,很多人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拿别人当工具,已经习惯成自然。他们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因为按照他们自己的标准,倘若他们自己被人这么利用,只要结果是他们能接受的,就不认为别人的做法是不尊重自己。《红楼梦》中,拿黛玉当挡箭牌的人不要太多!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宝钗这种类型的人很常见。

相反,黛玉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需要,而拉无关的人下水。她不是那种嘴巴甜的人,经常一语不合就怼死人,所以不如宝钗口碑好。但是黛玉从来不撒谎,也不会人前人后两副面孔。虽然她也经常有郁闷的时候,但是从未想过要利用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很单纯地从未想过找人帮忙,更加单纯地从未想过要害人。黛玉眼中,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对她的意义而言,要么是她重视的在乎的人,要么是她不重视的不要紧的人,但从来不会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黛玉这种类型,在城府很深、圆融圆滑的人看来,甚至有点傻气和可笑。这种人在社会上肯定是少数派,所以,“黛玉难寻”。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海阔天空随便聊。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日 上午10:45
下一篇 2022年7月1日 上午10: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