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小传,历史上的神童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7岁那年的一天,风和日丽,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一口盛满水的大缸处玩捉迷藏,其中一个同伴不慎失足落入大水缸中,眼看就要被水淹死司马光小传。其他同伴看到这种情景,都被吓得目瞪口呆。    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司马光急中生智,他迅速拾起一块石头将水缸打破。水缸被打出了一个大缺口,水立刻流了出来。    同伴们看得目瞪口呆,马上七手八脚地把掉在水缸里的小伙伴救了出来,这才让小伙伴幸免于难。等大家回过神来,都对司马光处变不惊、急中生智的聪明头脑赞不绝口。    后来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现在已是尽人皆知了。司马光的思维敏捷,行动果断,而且在小小年纪就表现出的非凡的应变能力让人赞不绝口。在那样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因过度惊慌而手足无措,最后只能束手待毙。但聪明机智的司马光却表现出过人的智慧和勇气,不仅能够当机立断,应变自如,而且在最危难的时候,拯救了小伙伴的生命。

司马光小传,历史上的神童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司马光最大的就是废除了王安石的苛政,让的穷人少交一种税。

我时常觉得有一句俗话很荒谬——“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因为往往被群众颂扬的历史人物,比如王安石,他执政时期对老百姓,尤其是对最穷的老百姓最不好;反而司马光是站在穷人这一边,为穷人说话。

结果如今王安石居然成了不少人心目中的“好人”,司马光反而成了“坏人”。

真的太荒谬了,在我看来,简直是奴隶为奴隶主唱赞歌。

我简单说说为什么王安石变法本质是盘剥宋朝的穷人。

我史料依据来自中国宋史研究会前会长王曾瑜教育,博导;宋史研究会理事虞云国教授,博导。

以王安石最为著名的“免役法”为例。

宋代徭役分为“差役”与“力役”两种,所谓“差役”就是农村富户、小地主帮助衙门办差,这又被称为“衙前役”;而穷人因为没有财产,不能包赔损失,所以穷人服“力役”,修桥铺路算你一个劳力。

“衙前役”的范围很广,承包县里的酒楼、作坊乃至于当衙役都是“衙前役”的一种,到了送神宗朝,“衙前役”几乎成了富户和地主的一种福利。

那么,宋朝怎么区分地主和穷人呢?

宋朝根据财产总数把人划分为五等户,一二三等户属于富户、四五等户是穷人,佃户则属于五等户之外,完全不拥有土地。

总而言之,大家记住,差役和四五等户没有关系,四五等户服“力役”。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富户必须服差役变成如果富户不想服差役,那么出一笔钱,衙门拿着钱找人服役”。

这看起来在理论上是好事,但是王安石收“免役宽剩钱”的收费范围包括了原本没有资格服差役的四五等户。

换言之,原本就没有资格服差役的穷人也要缴纳“免役宽剩钱”,而缴纳的“免役宽剩钱”的四五等人,他们需要服的“力役”并不减免。

这就是打着变法的旗号横征暴敛。

事实上就连后来新党大将章惇也不得不承认司马光批评“免役法要求穷人缴纳‘免役宽剩钱’”批评的对:

下户元(原)不充役,今来一例纳钱。

就连宋神宗都认为王安石变法“税敛甚重”。

司马光一上台就废除了“免役法”,改行“差役法”,这就等于司马光免除了四五等户需要缴纳的“免役宽剩钱”,这就是对穷人免税啊。

对穷人免税,这是不是司马光的贡献

司马光把军寨送给西夏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司马光废除了大量王安石的新法,导致朝廷收入急剧下降,但是因为实行新法所新招募的人员、开边所需的军费都没办法下降,所以司马光希望借着把四个军寨给西夏的方法,减轻北宋边防压力,然后再腾出手来减少朝廷开支。

司马光的这种想法确实很幼稚,但是不得不说,司马光也是和王安石学的。

王安石执政的时候,他主要对外目标是西夏,所以他不想对辽国开战,于是当辽国在边境制造冲突的时候,王安石主张息事宁人,准备把边境四千户宋人划拨给辽国,因为不能破坏了王安石图谋西夏的大略:

必無此理。然兩屬人戶才四千餘,若朝廷有大略,即棄此四千餘戶,亦未有損。

司马光弃地与王安石送人,我不觉得谁比谁更光荣。

最后,根据宋史研究会前会长王曾瑜教授考证,王安石家是大地主出身,随便送给南京一座寺庙就几百亩土地;反而司马光是真正小地主家庭出身。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4日 下午5:54
下一篇 2022年5月24日 下午5: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