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息心念什么,【唯识】的字面意思怎么解释?

玄奘法师取经回来的《唯识学》,其中的八识舌息心念什么、三自性的论述,让我们在借助“量子力学”、“虚拟现实(VR)技术”、“人工智能(AI)技术”、“弗洛伊德心理学”以及“爱因斯坦对自己想象力的论述”重新认识“源头甲骨文”与《郭店楚简·老子甲》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印证作用。

舌息心念什么,【唯识】的字面意思怎么解释?

舌息心念什么,【唯识】的字面意思怎么解释?

上图,就是我们借助甲骨文、金文、楚简字符,根据《郭店楚简·老子甲》的内涵,还原出的,在“重叠结构世界”中,“完整的人”的结构图。

舌息心念什么,【唯识】的字面意思怎么解释?

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的源头,都是围绕着这个“‘完整的人’的结构图”在论述。儒、释、道的源头都处在比较久远的古代,在之后的传承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传承者很难用语言把“‘完整的人’的结构”直观地论述清楚。这也是现代人觉得古代经典难以理解的原因,现代人如果用现代的语义去理解,理解出来的内容肯定不是原本的

舌息心念什么,【唯识】的字面意思怎么解释?

《唯识学》也存在着这个问题,《唯识学》的大框架虽然保存得比较完整,但是,其中的细节却是很模糊的,比如,“识”究竟指的是什么?“唯”又是什么意思?“唯识”与“法相”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舌息心念什么,【唯识】的字面意思怎么解释?

所以,我们今天就用《郭店楚简·老子甲》中的内涵,反过来,重新认识《唯识学》,这样就能帮助我们彻底显现隐含在《唯识学》中的内涵。

舌息心念什么,【唯识】的字面意思怎么解释?

一、唯识的“识”,指的是什么?按照常规的,“识”是指“心识”。那么,“心识”又是什么?按照佛教中以往的解释,就又牵涉到“八识”——

舌息心念什么,【唯识】的字面意思怎么解释?

我们先把“唯识”的“识”当做一个动词来看,“识”就是一个人的意识Consciousness的“感知、认知”行为。

舌息心念什么,【唯识】的字面意思怎么解释?

(注意,这里意识是指Consciousness,不是指八识中的第六识,第六识包含在Consciousness的概念中)

其实,按照“完整的人”的结构图显示,在人类意识Consciousness中所有的感知、认知都由“感知的主体”完成。

下图,右边金文“怠”字正上方的楚简字符“口”字,就表示“感知的主体”。

我们在本系列之前的文章中解释过,“感知的主体”原本属于在“完整的人”中最里面一层的如来藏(元神本体),由如来藏(元神本体)直接控制。

但是,如来藏(元神本体)在入胎以后,不知道来自最外面第一层人体(色身)上的感觉是怎么回事,于是,就把“感知的主体”送到了最外面第一层人体那里,并由“第一层人体意识Consciousness”直接控制“感知的主体”进行感知,见下图:

经过这样感知的结果,就是《唯识学》中的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第一层人体意识”的特点是:在“保持人体舒适”的原则下,进行“快速反应”,“保持人体舒适”的原则,按照弗洛伊德心理学的说法就是本我的“唯乐原则”。

对于“第一层人体意识”在“保持人体舒适”的原则下,进行“快速反应”的特点,在《唯识学》中有着很精准的描述,叫做“依他起”性。

“依”是“根据”的意思。

“他”的意思是“外在的刺激”+“保护人体舒适”原则+“保护人体舒适”的经验行为

“起”是“反应”的意思。

这个“性”的意思是:“第一层人体意识Consciousness”。

(这里再强调一下:“第一层人体意识Consciousness”包含前六识,第六识:意识只是“第一层人体意识Consciousness”中的一种识)

当“感知的主体”被“第二层人体意识”回收、控制了以后,所进行感知的结果,就是《唯识学》中的第七识:末那识,见上图。

“第二层人体意识”的特点是“理性思维”,所谓“理性思维”就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在显性世界中的关联、关系进行认识。

对于“第二层人体意识”的“理性思维”这种特点,在《唯识学》中也有着很精准的描述,叫做“遍计执”性。

“遍”是“在显性世界中”的意思。

“计”是“确定的、已有的经验、知识”的意思。

“执”是“无法脱离、执着于”的意思。

这个“性”是指“第二层人体意识Consciousness”的意思。

(这里再强调一下:“第二层人体意识Consciousness”指第七识“末那识”,与第六识:意识无关,提醒网友在阅读中不要搞混了)

当“感知的主体”被“第三层人体意识(如来藏)”回收、控制了以后,所进行感知的结果,就是《唯识学》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

“第三层人体意识(如来藏)”的特点是:顺应事物在隐性世界中的“系统自动力”,自然而然的发生行为。

对于“第三层人体意识(如来藏)”这样的特点,在《唯识学》中也有着很精准的描述,叫做“圆成”实性。

“圆”是“圆融、无碍”的意思。

“成”是“成就、成功”的意思。

这里“实性”是为了区别之前的那两个“性”,因为,第一、二层人体意识,都只是类似“人工智能”那样的非“我”智能,所以,并不是“真正的我”,因此,为了区别之前的两个“性”,这第三个,用了“实性”,因为“实性”是“真正的内在的我”的意思。

所以,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唯识”的“识”,其实,并不是指“如来藏”,而是指“如来藏”的“感知的主体”。

“真正的我”在“完整的人”的结构中,要重新发现“真正自己:如来藏”,依靠的也是“感知的主体”,在“感知的主体”被第一、二层人体意识控制的情况下,“如来藏”不可能发现自己!

所以,“唯识”的“识”,非常清楚的,就是指“感知的主体”!

二、唯识的“唯”是什么意思?把“唯识”的“识”搞清楚了,“唯”字的意思其实也非常清楚了,就是“单一的”、“排他的,仅仅”的意思。

“唯识”就是下面这张图的意思:

如来藏(第三层人体意识)重新回收、控制住了“感知的主体”,“感知的主体”不再去感知显性世界,并且保持“感知的主体”本身的纯净,这就是“唯识”的真正意思。

三、“唯识无境”的含义我们把“唯识”的意思分析清楚了以后,在来看两个与“唯识”有紧密关联的词,第一个:唯识无境。

我们先解释一下这个“境”的意思。

“境”是“感知的主体”对“显性世界”进行感知Perceive的结果。

“唯识”的意思是:如来藏(第三层人体意识)重新回收、控制住了“感知的主体”,“感知的主体”不再去感知显性世界,保持“感知的主体”本身的纯净,这样的结果不就是:“唯识无境”吗?

大家理解一下,是不是这样的?

四、“万法唯识”的含义第二个与“唯识”有紧密关联的词:万法唯识。

这里的“万法”,从狭义上来看,是指所有的佛法,但是,从广义上来看,是指所有的儒、释、道的方法,从更广义上来看,是所有让人找回“真正自己”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重叠结构世界”中,人要找回“真正自己”,方法只有“唯识”:如来藏(第三层人体意识)重新发现、回收、控制住“感知的主体”。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抛开“感知的主体”,就能找到“真正自己:如来藏”的方法,要找到“真正自己:如来藏”就必须发现、回收、控制住“感知的主体”。

这就是“万法唯识”的含义。

五、“唯识”与“观自在”内涵相同看过本系列第四篇解读《心经》文章的网友,一定会意识到,“唯识”的内涵与“观自在”的内涵,其实是一样的。

“观自己”与“唯识”的内涵都是:如来藏(第三层人体意识)重新发现、回收、控制住“感知的主体”。

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发现,为什么玄奘法师要把《心经》中的“观世音菩萨”,特立独行地翻译成了“观自在菩萨”,而其他的《心经》翻译版本都采用“观世音菩萨”。

这是因为玄奘法师是专门学修《唯识学》的,他从《唯识学》的角度,认识到了“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真正内涵,“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不是“观世音菩萨”的色身,而是“观世音菩萨”的“如来藏”,所以,玄奘就为“观世音菩萨”的“如来藏”起了一个新的名字: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本身也是成就所有菩萨的“方法”。

六、“法相”的意思。玄奘法师与窥基法师所创立的“唯识宗”又称为“法相宗”,那么,“法相”与“唯识”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我们先来解释这个“法”字。

这个“法”其实是“唯识之法”的意思。

“相”的意思是:按照“唯识之法”练习以后,“感知的主体”在隐性世界中,所“看”到的一切。

按照《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内容来看,“感知的主体”被“第三层人体意识”回收了以后,并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能够更加高效地生活、工作。

之所以能更高效地生活、工作,是因为这个人在生活、工作中,TA的“感知的主体”不再到显性世界中,对事物进行感知,而是到隐性世界中,对决定事物运行的“系统自动力”进行感应。

这种感应的感受,也是一种“相”。

所以,“唯识”是因,“法相”是果。

=================================================================

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的电子书:发现《老子真经》——从人类文明整体进程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上篇)已经出版,上架书名:老子真经。

有兴趣的网友可在当当云阅读、kindle、掌阅、百度阅读、京东读书中搜“老子真经”。

《身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系列:请关注头条号:心智玩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4日 下午5:58
下一篇 2022年5月24日 下午5: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