殓是什么意思,农村丧事习俗出殡逐角是什么风俗?

我是《知道鹿邑》本地资讯领域创作者,很高兴回答和我们这里风俗相关的一些问题殓是什么意思。因为在农村常说“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我要回答的是豫东一带的丧葬,但是没有条友问的“逐角这一程序”。

殓是什么意思,农村丧事习俗出殡逐角是什么风俗?

丧礼是一个人存于世间的最后一个仪式,也是众子女表达孝敬的一种方式,古人以“孝”治天下,但在如今的农村,“孝”依旧是考虑一个人好坏的标准之一!

殓是什么意思,农村丧事习俗出殡逐角是什么风俗?

在上世纪五六年代以前,老人一般到60岁以后时,做子女的就开始为老人准备“寿终”的事情了,诸如老人死后的穿戴、棺材、墓地以及随葬品等。年龄较高的老人,卧床不起,叫“害老病”或叫“害床”。“害床”期间,儿女们一方面要精心照顾老人,以表孝心,另一方面要收拾老人的穿戴“寿衣”,准备棺材(寿材),选择墓地(坟墓),以示福葬。

殓是什么意思,农村丧事习俗出殡逐角是什么风俗?

殓是什么意思,农村丧事习俗出殡逐角是什么风俗?

寿衣准备

殓是什么意思,农村丧事习俗出殡逐角是什么风俗?

寿衣,亦称“老衣”。一般由亲生女儿来做,要求男单女双,一般选择吉利的年份来缝制,有闰月的年份较好。穿三件、五件、七件或四件、六件、八件,根据家庭条件而定,穿多穿少按季节时令来加减。家庭殷实的就穿好穿多,困难一些的家庭穿少,一切随简。

老人在冬季去世,挨身穿衬衣,下来是夹衣,再下来是棉衣,外面再裹个棉袍,在棉衣的外面再套一个比较好的单袍衣。家庭困难的人家一般穿一件衣服,冬天是一件棉衣,夏天是一件夹衣,外面一个罩衣。女亡人一般穿四件,即衬衣、夹衣、棉衣、罩衣。农村八九十岁的老太太去世后,还要穿花色裙子和有色的绣花鞋。八九十的男子去世后,一般戴的是红顶的八牙帽。

死者临终前,都要“净身”。其中,“净身”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说法是亡人自己要空净体内的粪便;其二是指子女们帮助临终的老人擦洗身上的污垢,修剪指甲等。但“净身”的时间因地区而异,有的地方是在劳热咽气后才擦洗身子的。

落草与凉尸

即将亡人放在铺草的地上,叫做落草。老人咽气后,如果出现“死不瞑目”,口眼部合闭等情况,子女可上眼皮,上口皮往下反复抚摸,使其眼口闭合。同时,趁咽气后骨节还热的时候,做好舒展躯体的工作,一般用线绳绑住双脚,舒展腿、胳膊,主要是为了让活人看起来舒服。另外是为了收敛的方便。尸体舒展,寿衣穿戴完毕之后,就开始安排落草事宜。首先要腾空凡间的所有的东西,洒扫干净。如果冬秋季节,则在地上铺上麦草,夏天铺上柳树梢,然后,再亡人睡得炕头下,烧一些纸钱,俗称“倒头纸”,意为亡人已经面向阴世了,可将亡人落草到地上了,此后,亲人是不能痛哭的,要准备。亡人落草到地上,做子女的就开始为亡人准备凉尸,一般家庭从井里打来净水,将七页净瓦浸泡在水桶中,等浸透后,在亡人的两肋骨处,反复替换,直到尸体凉僵,大约需要5~6个小时。但随着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多采用酒精凉尸的方法。做法是:用荞麦面团一个小圈,放在亡人的胸窝上,将酒精倒入面团内,亦可促使尸体僵硬。

守灵与哭丧

守灵有一定的习俗,大都沿袭了《礼记》,如《礼记.丧大记》中说:“始卒……既正尸,子座于东方……夫人座于西方。内命妇、姑姊妹立于西方”这种习俗,一直沿用至今,并无更多更改。但是在守灵之前,先由乡邻设置灵堂,灵堂的设置十分简单,首先是“糊灵”,让亡人睡入简陋的灵堂。灵前置一桌子,桌子上放一盏清油灯,叫“长明灯”,直到时。置一碗小米饭,叫“倒头饭”,上面插一双筷子,出殡时皆带到坟地埋掉。有些村社会将“倒头饭”让木工吃掉的习惯。守灵座草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守灵者不可离开尸体一步,不能说冷说暖,不能谈吃论喝。

哭丧在葬礼上非常讲究。“哭尸于堂上,主人在东方,由外来者在西方,诸妇南方,妇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子出寝门见人,不哭”(《礼记.丧大记》)。旧时农村还流行一种哭丧歌,啥人死了,就有哭啥人的丧歌。如“哭丈夫”、“哭娘”、“哭爹”、“哭兄弟”等。

亡人落草在地,庄家人都会前来帮助协助操办丧事。俗称“人人家门前有口塌窑”,是说“红白喜事家家有”。主丧人是整个治丧过程的总管,安排操办丧家的全部葬礼仪式,包括设灵堂、报丧、吊唁、殓棺、出殡、安葬等仪式。农村办丧事,都得请阴阳先生念经,勘塌坟地,选择安葬的日子时辰。只有决定了安葬的日子与时辰,总管才能据此安排葬礼规模的大小以及繁简程度。

殓 棺

这为丧事中最为严肃的事情。亡人要进入棺材了,亲友、庄家都要跪在院子里,不能喧哗,默默向死者致意。

入敛的人多是村里的长者,且具有此方面的经验。殓棺时,棺底要铺一些五谷杂粮,放7个铜钱(俗称“北斗七星”)和长麻,铺上褥子,亡人进棺以后,帮其理顺衣服,揭去苫脸纸,然后再亡人身边放一些亡人生前最喜爱的或一些常用的东西。如烟斗、拐杖、金、银首饰等。最后用白纸团将身体左右挤稳,便盖定棺盖。

破 孝

破,就是将白布破成2寸宽的条子,中间夹一纸制的三角形“孝角”。人死之后子孙皆要服孝。儿女为白纸孝角,孙子、重孙为红、黄纸孝角,叫“花花孝”意为亡人德高,子孙满堂。破孝的仪式由主丧人主持进行,以辈份大小为序,先为长子破孝。

破孝还有一种标志就是“孝鞋”。将白布剪成鞋面大小样,大针大线的缦在鞋面。如父母双亡,穿全缦的孝鞋,父或母一人亡,则穿半缦的孝鞋,孙子只穿缦尖的孝鞋。

大家族人口多,主丧人该掌握好谁该破孝,谁不该破孝,以防出家族矛盾,一般有以下几种要注意:一是避免“重孝”。就是侄男侄女的亲人亡故,已有孝在身;二是侄男或侄孙有病在身;三是侄男或侄孙的亲人有重病在身,预计不久将要亡故;四是停丧的时间要短,三两天的时间。这是考虑服孝者活动受限的问题,如戴上孝出出进进,或打水喂牲口,尤其在农村,服孝的人忌讳出入自己的家门,视为不详之兆。

守丧时,孝子手中则执丧杖,也称丧棒或丧棍。男的柱柳木条的,女的柱竹子扎成的。用白纸剪成羽毛状,缠在其上,长度要求直系亲属为2尺长短,能曲躬身子,以表孝道。旁系亲属的长到3、5尺。《礼记》说:哭柩则揖杖。要求哭丧者皆拄杖而泣。可见拄丧棒的习俗源远流长了。

出殡及安葬

在出殡前,墓地早已选好,农村选墓地,一般以“子孙钱财发旺”为思想目的,希望死人能睡一片“福地”荫及子孙。农村把出殡叫做“起丧”,有些地方叫做“发丧”。首先要安排好抬棺材的人,一般选择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准备好绳索、丧担、下葬时用的滚木等;再安排好送纸火、花圈、铭旌的人。还要安排好收拾灵堂卫生,摆置房间家具,处理藏后琐事的人。一切就绪后,就开始吃丧饭,因为 民间有个忌讳是:空肚子参加发丧,对自己不吉利。

灵柩运至坟地,绕墓坟转一圈,然后停在墓坑的下侧,松下绑绳,卸下丧担。此时,长子下入墓坑,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清扫墓坑,打扫干净后上来。下葬正式开始。此时孝子是禁哭的。灵柩下入墓坑,由子女摆放陪葬物,把铭旌盖在棺材上。长子将“引魂幡”插入坟头,拖一条长线与灵柩的方向垂直,然后一手托灵牌,哭喊“爸”或“妈”回走的话,从坟头哭道家里,俗称“叫魂”或“引魂”,是将亡人的灵魂请到家里去。此后,庄家一起动掀,快速的填土掩盖。这时,孝家要大恸哭声,司礼要烧化纸火,掩埋结束后,主丧人将“丧棍”按辈份大小依次插在坟头,烧点皆尽,安葬仪式全部结束。

摔老盆

在丧葬仪式中,孝子拄哀杖,长子摔老盆。按照农村习俗,“摔老盆”要一次完成,而且越碎越好!

居丧、“复三纸”及其他

即安葬完亡人后,第三天孝家到坟上去烧点纸火,去祭奠亡人。还有“七七纸”、“百日纸”。亦去坟头烧纸祭奠。一年后,亲戚、朋友、庄家备上祭礼到孝家表示对亡人的悼念和追思。

俗话说“入土为安”。“安”有两层意思。一为亡人进入坟墓,灵魂到另一个世界,了结了人世间的一切俗事,安然归天;另指孝家将亡人送入黄土,经历了一场大悲痛之后,结束了纷乱的丧事,节哀之后,转入正常的农务劳作。实际上,此为一种表面上的“安”。父母养育子女,受尽了苦肠,又与子女同甘共苦几十载,突然离世作为子女的一时难以接受,因此,这种思念亲人的心思永远不会“安”下去。于是古人在制定葬礼时,科学的采用了“逐减哀思”的办法,即从安葬起,用“复三”、“七七”、“一年纸”、“二年纸”、“三年纸”等烧纸祭奠的方法来减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且过年不用贴春联,等到三年期后,一切如常!

当然,进入新社会、新世纪、新时代以后,农村的这些丧葬风俗、习俗已经改变了很多,文明丧葬已经被广大群众接受。一些习俗、礼仪都将成为历史!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4日 下午5:52
下一篇 2022年5月24日 下午5: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