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指的是什么,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八股文也称“时文”“制艺”等,也就是说八股文是具有固定格式的“时文”。即它不同于“诗言志、歌咏言”。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八股文有严格的格式就去否定它,律诗也讲究平仄押韵,宋词也有固定的字数和音律,也没见谁说唐诗宋词是文化的倒退。另,八股文作为一种“时文”,最初它的兴起是因为它用以针砭时弊,用以发掘出一批对国家管理有用的循吏,而不是选拔出“诗人”、“画家”、”音乐家“来管理国家。 其次:作为一个长时间存在的文体,我们没有必要一概否定,黑格尔也说“存在即合理”。张居正是通过科考而进入朝廷,而唐伯虎通过科考被拒绝在国家管理层之外,很难说,让唐伯虎去管理国家会把国家治理的更好。 最后:八股文在清朝中后期变得迂腐,其原因个人认为也仅仅是这种文体走向了极端而已,即不再有“时文”的功能,也就丧失了用八股文取士的真正意义。而很多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的“学子”们更不断发声对八股加以声讨,但,如果取士的方法变为汉时的“举孝廉”岂不是更是历史的倒退?文化的倒退? 综上所述:八股文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使得士大夫阶层能够花精力去关心时事,以制“时文”。只是在它走向极端以后才失去了他的议事功能,但专心于格式也未必就一定比唐诗宋词低级多少,套用郭德纲的一句台词:“喝咖啡的就一定比吃大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