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明帝数岁,晋元帝为什么“潸然流涕”?

晋元帝名司马睿数岁,司马懿曾孙,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15岁承袭琅琊王爵,与名士王导等王氏大族交好。西晋“八王之乱”后,司马睿携王导渡江至建邺(今南京)。316年12日11日,晋愍帝降前赵昭文帝刘曜,西晋亡。司马睿遂于次年4月初即晋王位,史称东晋。318年2月初,降前赵的晋愍帝遇害,司马睿遂于4月26日“上尊号”即帝位。

晋明帝数岁,晋元帝为什么“潸然流涕”?

晋元帝“潸然流涕”情节,出自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夙慧篇》,原意是夸赞其子司马绍(晋明帝)自幼聪慧,“聪明有机断”,能机敏回答长安与太阳谁离建邺远近问题(《晋书》与《世说新语》均有记载)。但此回答与本文无关,故不录,只录《世说新语》的相关部分原文:

晋明帝数岁,晋元帝为什么“潸然流涕”?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元帝)具以东渡意告之。”

可见,晋元帝“潸然流涕”之因,一是得知西晋故都洛阳消息后心情沉痛,二是恨无力收复失地而心痛,三是无颜面对儿子的愧疚,只得将西晋亡与东晋建的历史告知他。

无论如何,晋元帝衣冠南渡,既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往南方,又避免其毁于异族铁蹄,功不可没!

  原文 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 ③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④东渡意告之⑤。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⑥可知。”元帝异⑦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⑧邪⑨?”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翻译 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
  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 注释 ①“晋明帝”:晋元帝司马睿原为安东将军,镇守建康。后来京都洛阳失守,怀帝逃到平阳,不久,长安也失守。晋愍帝死后,司马睿才即帝位。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 ③潸然:流泪的样子 。
   ④“具以”句:按:晋元帝为琅邪王时,住在洛阳。他的好友王导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后来又劝他镇守建康,意欲经营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东渡意。 ⑤具以东渡意告之:把晋王朝东迁的原委具体地说给他听。 ⑥居然:不费力。(另解作: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然,这。) ⑦异:对。。。。。。感到诧异。 ⑧昨日之言:指“日远”的说法。 ⑨邪(yé):同“耶”。

  司马睿当上东晋皇帝后,王导以宰相身份在朝执政,王导从兄以大将军身份领兵镇守武昌。后来晋元帝司马睿感到王氏权力太大,于是逐渐任用南方大族戴渊、周嵩与北方二流大族刘隗、刁协等人,以制约拥兵坐镇武昌的王敦。公元322年,王敦利用大族对政府发奴为兵的不满情绪,以诛除刘隗、刁协为借口,在武昌起兵叛乱,并迅速攻下建康,刁协战死,刘隗投降石勒,戴渊、周嵩被杀,其他一百多名官吏也被罢免,王敦退还武昌。
  司马睿忧郁过度而死,明帝司马绍即位,调配兵力,加强守备。公元324年,移镇姑熟(今安徽当涂)的王敦再次叛乱。晋明帝为了了解王敦起兵实情,骑马暗中到王敦屯军所在地探察。当其探察完后走出军营时,不幸被叛军发觉,王敦立即派兵追赶。晋明帝为了甩掉追兵,一面用水浇凉坐骑拉在地上的粪便,一面将宫中宝物七宝鞭交给路旁卖食品的老妇,并嘱咐她:“后面骑马的人来了,就把鞭子给他们看。
  ”王敦追兵到后询问老妇,老妇说人已走远。说罢,就将七宝鞭给他们看。王敦士卒看到七宝鞭,爱不释手,来回传玩,耽误了好长时间,又看地上的马粪已经变凉,确认晋明帝已经走远,便不再追赶。晋明帝由此逃脱。了解了敌情的晋明帝派重兵攻打王敦,王敦大败,很快病死。
  王敦一死,王敦的同党沈充、钱凤接连战败,在战斗中被杀;王含、王应父子二人逃到荆州,投奔荆州刺史王舒。王舒虽然也是王氏家族的人,但他不支持王敦。当王含父子俩来到荆州时,王舒将王含、王应沉在江中淹死。到这时,王敦的叛乱终于被彻底扫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4日 下午4:56
下一篇 2022年5月24日 下午4:57

相关推荐